035 Nerual 3D Reconstruction of Transparent Objects

Zhangwenniu 于 2023-03-07 发布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Neural 3D Reconstruction of Transparent Shapes

这篇文章的工作引用大量的早期工作,2000-2010年期间,前深度学习时代的论文。这也说明透明物体表面重建的工作在过去几十年间的发展速度并不迅速。

作者

Zhengqin Li, Yu-Ying Yeh, Manmohan Chandrak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zhl378, yuyeh, mkchandraker}@eng.ucsd.edu

Project Link :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Neural 3D Reconstruction of Transparent Shapes (ucsd.edu)

GitHub Link : lzqsd/TransparentShapeReconstruction (github.com)

Bibtex:

@inproceedings{li2020through,
    title={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Neural 3D Reconstruction of Transparent Shapes},
    author={Li, Zhengqin and Yeh, Yu-Ying and Chandraker, Manmohan},
    booktitle={Proceedings of the 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pages={1262--1271},
	year={2020}
}

摘要

介绍

相关工作

多视角立体视觉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提到,如果给定在玻璃体内部的折射与透射次数,是能够恢复出来透明物体的三维几何形状的。

疑问:形如论文中的有曲率的玻璃造物,折射只发生在物体表面,还是进入物体后会持续不断的发生折射呢?

受限条件下的获取

看到一篇文章,2018年的,也是进行透明物体重建的工作。

[46] Bojian Wu, Yang Zhou, Yiming Qian, Minglun Cong, and Hui Huang. Full 3d reconstruction of transparent objects. ACM ToG, 37(4):103:1–103:11, July 2018. 1, 2, 3, 8

环境抠图(Environment Matting)

这一段的主要工作是做什么的不太清楚。主要不了解Environment matting是干啥的。

从自然图像中重建

本文的作者也能够从图像中恢复出透明物体表面的法向量。

除了玻璃以外的折射光材料

这类物体之前没有考虑到,比方说气流、火焰、流体,类似这些物体,如何进行表面重建呢?他们同样也让光路发生了折射。

3. 方法

设定和假设

工作中的折射率竟然是已知的。分割掩膜竟然也是已知的。

工作的输出是一个透明物体的点云。点云问题到Mesh表面,就涉及到Poison表面重建或者是Phase Transition论文里提到的内容了。

形状初始化

我怎么看着不对劲呢?首先有的掩膜构成三维视舱,从而初始化一个透明物体的几何形状。这……先验信息过于丰富了吧?

3.1 法向量重建

基础网络

看到一个多次折射的建模,我在想,如果是采用直射的方式建模,是不是能让重建的整体性虽然存在偏移,但是由于内部纹理的比较相似性,或者是同步的偏移量,让重建的效果是好的呢?

渲染网络

这里提到的双线性采样以得到入社辐射量的方法是从哪得来的?

代价量

这一段的大概意思应该是:

MVSNet预测深度图的时候,是在深度方向构建深度代价量,力图让某个深度处代价量最小,这个时候的预测、猜测的深度值和真实的深度值是相同的。

这里将深度变化为法向量,在周围某个空间采样法向量,法向量的采样如果从视舱的错误方向转为正确的方向,会让某个代价量变小,从而导致整体的法向量预测是正确的。如果预测正确,就是想要的非视舱的,存在凹陷区域的形状法向量了。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三维方向的视角进行变换,而三维空间中角度变化只需要两个角度的自由量就可以了。

前表面和后表面分别需要两次法向量的方向变换,每个变换有两个自由度,这样自由度的空间就是四维了。

后处理

3.2 点云重建

特征映射

点云微调

这一篇论文满篇都是问号。。。

4 实验

数据集

“The IoR of all shapes is set to 1.4723, to match our real objects.” (Li 等, 2020, p. 1267) 折射率被设置为1.4723,用于接近作者的真实物体。 另一方面来说,一些玻璃的透射率确实是1.4723多。这个数值用于表达什么含义还不太清楚,是不是表示入射光强度/折射光强度? 还是指偏折的角度?

实现的细节

“All networks are trained over 10 epochs.” (Li 等, 2020, p. 1267) 只训练了十几个epoch吗??计算代价这么大的?

4.1 合成数据集上的消融实验

法向量重建

image

作为这种玻璃,折射的效果真的高的离谱。如果直接用射线方式渲染,应该会差的很远。

点云重建

不同视角的数目

一直提到基于视舱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干啥的呢?咋做呢?

折射率(IOR)的敏感性分析

折射率是可以在[1.3, 1.7]范围之内随机采样的,如果并不能预先知道折射率的具体数值。

如果随机采样,重建的质量会变差,但是可以接受。

也就是说,对于不同场景而言,折射率的数值是在某个大致区间内,对重建的效果有一定影响。

4.2 在真实透明物体上的结果

数据集的相机位姿是通过COLMAP标定的,并且需要手工添加透明物体的掩膜。

法向量重建

感觉渲染出来的图像怪怪的。另外,全反射区域是什么意思?

3D形状重建

附录中有扫描产生的真值数据。

运行时间

竟然只需要46秒就可以重建一个完整的三维透明物体。这件事情。。还是很强的,因为NeuS等方法并不能很快做到这一点。

5 讨论

局限性、下一步工作

作者提到了三个可能改进的方向。

1、关于视舱方法。作者认为可以用多视角融合的方法来替换视舱方法。

2、更复杂的光路。本文采用最多两次折射的假说,作者认为有可能通过更多次的光追算法,实现精确模拟、重建。

3、折射率。本文假定已知折射率,但是未来,该折射率可以通过学习得到。

4、后表面。也许可以通过学习后表面的方法,实现单视角的三维重建。

自己的想法

本文的局限性。

1、小物体,小场景。是小物体,室内单个物体的小透明模型重建。

2、多阶段、多步骤。多个阶段的表面法向量重建。需要很多步骤才能得到最后的重建结果。

3、强假设、强条件。假设两次折射。需要知道折射率。还要预先获得掩膜。需要知道环境图。有点难。

4、NeRF还没有出世,也没有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