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重点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背景:过去30年的应对机制研究主要关注压力的负面结果,而对积极情绪(positive affect)在应对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较少。
-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积极情绪在慢性压力中的作用,包括其与消极情绪的共存、适应性功能,以及支持积极情绪的应对机制。
2 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共存
-
共存现象:研究表明,在慢性压力下,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可以同时出现。例如,在艾滋病护理者的研究中,尽管参与者经历了高水平的抑郁情绪,但他们报告的积极情绪频率与消极情绪相当。
-
情绪关系:文章讨论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否为独立或对立的构念。研究者更关注在压力期间两种情绪的共存现象,而非某一时刻的情绪体验。
3 积极情绪的适应性功能
-
心理功能:积极情绪可以提供心理休息,支持持续的应对努力,并补充被压力耗尽的资源。
-
认知功能:积极情绪能够促进创造力、灵活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
生理功能:积极情绪可以缓解消极情绪带来的生理影响,例如通过改善心血管反应。
4 支持积极情绪的应对机制
-
积极重评(Positive Reappraisal):通过重新评估情境,将负面事件视为正面的或有价值的。
-
问题解决型应对(Problem-Focused Coping):通过设定具体目标和解决问题来获得控制感和成就感。
-
赋予日常事件积极意义(Infusing Ordinary Events With Positive Meaning):通过关注或创造积极事件来缓解压力。
5 意义与结论
-
意义:积极情绪在慢性压力中的作用不应被忽视,它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的负面后果,还能促进心理福祉。
-
结论:扩展压力和应对模型以包含积极情绪,将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应对机制。
论文难点
1 情绪的独立性与共存性
- 难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否为独立构念的争论尚未定论。文章强调在压力期间两种情绪的共存现象,但这种共存的具体机制和条件仍需进一步研究。
2 积极情绪的适应性功能
- 难点:积极情绪在慢性压力中的适应性功能尚未完全被理解。例如,其在缓解生理压力和预防抑郁症中的作用仍需更多实证研究。
3 应对机制的复杂性
- 难点:支持积极情绪的应对机制(如积极重评和问题解决型应对)涉及复杂的认知和行为过程,且这些机制与个性特征(如乐观主义)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
4 研究方法的挑战
- 难点:研究积极情绪与应对机制的关系时,需要解决情绪与应对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问题。此外,定量方法难以深入描述应对过程,而定性方法(如叙事分析)则耗时费力。
关键结论
-
积极情绪在慢性压力中具有重要的适应性功能,能够缓解压力的负面后果并促进心理福祉。
-
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可以共存,且这种共存可能对应对过程有重要意义。
-
支持积极情绪的应对机制包括积极重评、问题解决型应对和赋予日常事件积极意义,这些机制均涉及情境意义的构建。
-
研究方法需要综合定量和定性手段,以更好地理解积极情绪在应对过程中的作用。
论文详细讲解:《Positive Affect and the Other Side of Coping》
1 研究背景
过去30年的应对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压力的负面结果,而忽视了积极情绪(positive affect)的作用。作者指出,应对理论和研究需要关注积极情绪在压力过程中的作用,尤其是其在慢性压力中的适应性功能。
2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积极情绪在慢性压力中的作用,包括:
-
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共存;
-
积极情绪在慢性压力中的适应性功能;
-
支持积极情绪的应对机制。
3 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共存
研究表明,在慢性压力下,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可以同时出现。例如:
-
在对严重或慢性疾病患者的住院研究中,患者报告的积极情绪水平显著高于非患者对照组。
-
在对脊髓损伤者和丧子父母的研究中,尽管这些群体经历了极端慢性压力,但他们报告的积极情绪频率显著高于消极情绪。
-
在对艾滋病护理者的纵向研究中,护理者在护理期间及伴侣去世后三年内,抑郁情绪显著升高,但在伴侣去世前后,他们报告的积极情绪频率与消极情绪相当。
关键结论: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可以在同一压力期间共存,这种共存现象提示我们应关注积极情绪的适应性功能。
4 积极情绪的适应性功能
积极情绪在压力过程中的适应性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心理功能
积极情绪可以提供心理休息,支持持续的应对努力,并补充被压力耗尽的资源。例如:
-
积极情绪可以作为心理上的“缓冲”,帮助个体在面对持续压力时保持心理韧性。
-
积极情绪可以中断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防止抑郁情绪的进一步恶化。
4.2 认知功能
积极情绪能够促进创造力、灵活性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
-
Isen等人的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可以促进个体在分类、创造性问题解决和风险决策中的表现。
-
积极情绪还可以促进对重要信息(如自我相关的信息)的处理,即使这些信息是消极的。
4.3 生理功能
积极情绪可以缓解消极情绪带来的生理影响。例如:
-
Fredrickson和Levenson的研究发现,诱导积极情绪(如愉悦或满足)可以加速心血管反应的恢复,而消极情绪(如悲伤或中性情绪)则不能。
-
积极情绪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生理反应,增强个体在面对后续压力时的生理韧性。
4.4 预防抑郁
积极情绪可能在预防抑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
-
在艾滋病护理者的研究中,经历临床抑郁的个体在抑郁发生前不仅消极情绪更高,积极情绪也显著更低。
-
积极情绪可能通过中断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防止抑郁情绪的进一步恶化。
5 支持积极情绪的应对机制
文章探讨了三种支持积极情绪的应对机制:积极重评、问题解决型应对和赋予日常事件积极意义。
5.1 积极重评(Positive Reappraisal)
积极重评是指通过重新评估情境,将负面事件视为正面的或有价值的。例如:
-
在艾滋病护理者的研究中,护理者通过将护理活动视为表达爱和维护伴侣尊严的方式,重新赋予这些活动积极意义。
-
积极重评与积极情绪显著相关,即使在控制其他应对方式后,这种关系依然存在。
5.2 问题解决型应对(Problem-Focused Coping)
问题解决型应对是指通过设定具体目标和解决问题来获得控制感和成就感。例如:
-
在艾滋病护理者的研究中,尽管护理者无法控制疾病进程,但他们通过设定具体目标(如照顾好伴侣的日常需求)来获得控制感。
-
问题解决型应对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还能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
5.3 赋予日常事件积极意义(Infusing Ordinary Events With Positive Meaning)
赋予日常事件积极意义是指通过关注或创造积极事件来缓解压力。例如:
-
在艾滋病护理者的研究中,护理者通过计划特殊活动(如准备一顿特别的饭菜)或关注日常小事(如收到一句赞美)来获得积极情绪。
-
这种机制表明,即使在压力情境下,个体仍可以通过关注积极事件来调节情绪。
6 意义与结论
文章强调,积极情绪在慢性压力中的作用不应被忽视,它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的负面后果,还能促进心理福祉。作者呼吁扩展压力和应对模型,将积极情绪纳入其中,以更全面地理解应对机制。
7 研究方法的挑战
研究积极情绪与应对机制的关系时,需要解决以下两个主要挑战:
-
双向因果关系:情绪与应对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需要明确研究方向(如从应对到情绪,或从情绪到应对)。
-
方法学限制:定量方法难以深入描述应对过程,而定性方法(如叙事分析)则耗时费力。
8 总结
-
积极情绪的作用:积极情绪在慢性压力中具有重要的适应性功能,能够缓解压力的负面后果并促进心理福祉。
-
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共存: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可以在同一压力期间共存,这种共存现象提示我们应关注积极情绪的适应性功能。
-
支持积极情绪的应对机制:包括积极重评、问题解决型应对和赋予日常事件积极意义,这些机制均涉及情境意义的构建。
-
研究方法的改进:需要综合定量和定性手段,以更好地理解积极情绪在应对过程中的作用。
评论